欧央行会议有助消除政策不确定性
央行连续两周向市场较大幅度的投放资金,上周(10月16-20日)公布的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也回落至6.8%,不过国债收益率仍有较大的上行,主要是十九大会议及央行近期均表示坚持去杠杆,影响了债市情绪。我们认为无论是基本面还是资金面都不支持当前国债收益率的上涨,虽然短期市况较波动,但我们维持对四季度在岸债市的看好不变。离岸市场方面,有利于美国税改计划的2018年预算法案在参议院通过,这使美国国债收益率有较明显上升,不过高收益中资美元债则受益于的内地经济的“降速增质”。10月26日的欧洲央行会议或会缩减购债规模,不过有望延长购债期限,对全球债市的流动性仍会带来支持。
两岸人民币汇率温和下跌
上周美国参议院通过2018年预算决议,这一法案允许未来10年美国联邦赤字增加1.5万亿美元,这为特朗普政府的税改扫除了一大障碍。受此推动,美元指数上周上涨近0.7%。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周两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温和下跌,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分别下跌近0.5%和0.9%。上周公布的三季度中国GDP增长6.8%,虽然较上半年小幅回落,不过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同时增长质量也有所提高,两岸人民币汇率的企稳仍有基本面的支持。据外汇管理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逆差较去年同期同期均大幅收窄,9月中国外汇占款也出现23个月来的首次回升,这进一步显示资金外流情况明显改善,人民币汇率的企稳预期增强。我们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今年将在6.6-6.7区间内企稳的判断。
在岸市场:资金面较为宽裕 国债超跌将带来机会
上周央行通过逆回购投放资金7300亿元,对冲1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和3555亿元MLF到期后,仍有2045亿元的净投放,这也是央行连续两周向市场较大幅度的投放资金,预料将有效缓解10月后续的缴税和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对流动性的冲击。在央行加大资金投放下,上周市场利率整体有小幅下行,一个月及以下期限的银拆借利率均有1-3个基点的下跌。
尽管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7%的判断一度引发市场对下半年经济超预期增长的担忧,不过上周公布的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还是一如预期回落至6.8%。三季度宏观数据公布后,国债收益率有小幅回落,不过全周来看,还是有较明显的上行,5-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均有5-6个基点的上行。我们认为在宏观经济增长势头回落和资金面较为宽裕背景下,国债收益率不存在大幅上行的动力,当前国债的超跌将带来买入机会。我们维持对四季度在岸债市的看好不变。
离岸市场:欧央行或维持QE 全球债市流动性仍有支持
10月1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18年预算决议,允许未来10年有1.5万亿美元的赤字空间,这标志着特朗普政府的税改计划迈过一个重要的障碍。市场对税改获得通过的预期升温,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上涨11个基点,升至近2.4%的高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大幅上涨也给全球债市带来拖累,上周彭博巴克莱全球债券指数下跌近0.7%,iBoxx中资美元债也小幅下跌近0.2%,不过高收益美元债仍录得0.3%的上涨。我们在上周的报告中表示,“降速增质”将继续推动中资美元债信用利差的收窄,近期高收益中资美元债较好的表现与我们这个判断基本一致。
上周中资美元债一级市场发行火热,全周共发行近52亿美元。其中,国银租赁发行了两笔共计8亿美元的高级无抵押债券,获得近4倍认购,两笔债券最终定价均较初始价有20多个基点的收窄。南通三建也发行了一笔3年期、3亿美元的高级无抵押债券,获得4倍的认购,最终发行价较初始价大幅收窄了45个基点。市场对于中资美元债的需求依旧十分火热。
10月26日,欧洲央行将举行10月份的利率会议。市场关注现时每月600亿欧元的购债规模年底到期后欧洲央行的政策取向。尽管近期欧元区的经济数据表现理想,但政治不确定性仍高,近期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独立公投后带来的政治冲击仍在发酵,奥地利国会选举也看到极右势力的抬头,对今后欧元区的稳定性也会带来一定影响。总括而言,虽然经济复苏为欧洲央行调整政策带来一定空间,但在政治不确定性和中长期经济增长仍面对挑战下,欧元区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是谨慎和缓慢的。同时,欧央行也需要考虑宽松政策过快退出带来欧元升值的压力。此外,欧元区的通胀数据仍较低迷,这也是欧央行在退出宽松政策时的一个担忧。
综合各方面,我们认为欧洲央行可能会在这星期的会议为货币政策进行微调,或会宣布缩减每月的购债规模,并延长购债期限。美联储已表示将于10月开始启动缩表,但初期缩表规模较小,如欧洲央行将购债计划延长,即使规模较之前小,对全球流动性认是一额外支持,对债市有利。
作者:工银国际研究部特许财务分析师 涂振声 工银国际研究部研究员 李月
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由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分析师撰写,研究报告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分析师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判断,不代表工商银行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报告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版权仅为工商银行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工商银行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