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获悉,截至2007年底,工行托管各类基金产品的资产净值超过9700亿元,市场占比约30%,继续稳居国内基金托管行业的龙头地位。与此同时,该行各类托管资产的总净值超过1.4万亿元,也是国内首家托管规模突破万亿大关的商业银行。这不仅标志着工行托管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通道,也标志着国内托管业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与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家托管银行
从1998年起,工行作为国内首家托管银行开始托管国内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规模从1998年的60亿元起步,近10年来,保持年均80%以上的增长率,2007年,只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托管规模跨越1万亿元。近年来,该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始终保持着国内基金托管市场规模30%以上的份额,在保险资产托管、企业年金基金托管、QDII托管等方面都保持着市场领先地位。
创新是工行托管服务发展的动力,也是长期保持市场领先的基础。自1998年以来,工行率先推出国内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指数基金、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LOF、ETF和复制基金等创新产品的托管服务,成为国内首家对保险资产进行全过程全金额托管的银行、首家QDII资产托管银行、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托管银行和首批资产证券化产品托管银行。
理念先行
据工行人士透露,为切实维护各类委托人利益,工行托管服务始终坚持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同等重要的理念,建立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不断强化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保障和支持。
开展托管业务近10年来,工行在资产估值、会计核算、资金清算、证券交割等方面始终保持良好记录,风险控制收效明显。2005年,工行在国内率先启动并通过SAS70审计认证,成为国内首家引入并一次性通过SAS70国际专项认证的托管银行。2007年,工商银行托管业务灾备应急演练圆满实施,在国内托管银行中率先建立了系统化的灾难备份应急恢复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工行不仅是目前国内唯一家自主研发托管业务系统的商业银行,而且在系统建设方面始终保持着业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工行把全球托管确定为托管业务发展战略,该行充分利用其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客户资源,搭建起托管业务发展新平台,全球化托管服务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工银亚洲、工银伦敦等工行境外机构已经启动并顺利开展托管业务,实现了全球托管业务网络建设的突破。
联手境外强者
经过近10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工行依靠专业高效的团队,以创新为动力,以风险控制为保障,在国际国内托管市场树立了良好形象。该行在托管领域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国际专业媒体的广泛认可:2004年度分别被《亚洲货币》和《全球托管人》评选为“中国最佳托管银行”,2005年度分获《全球托管人》和《财资》评选的“中国最佳托管银行”,2006年度又再次被《财资》杂志以及《环球金融》评选为“中国最佳托管银行”。连续3年获得6项国际著名财经媒体评选的“中国最佳托管银行”大奖,工行因此成为国内获评托管业务奖项最多的托管银行。
进入2008年,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国内托管服务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的发展阶段,工行托管业务负责人介绍说,工商银行将会继续发挥自身在托管服务领域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同境内外客户扩大合作,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托管服务,在为投资者和托管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继续做大做强规模和效益,实现工商银行托管业务的又好又快发展。(摘自《数字商业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