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媒体看工行

第一财经日报:工行绿色银行发力 挖掘可持续发展大市场
 

  拥有16367家境内机构、126家境外机构、1400余家遍布全球的代理行、一系列网上及电话银行、6300家自助银行中心、2.61万台自动柜员机的电子银行、310万家公司银行客户和1.9亿名个人银行客户的中国工商银行当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这一切也都足以引以为豪。但工行人似乎更爱谈他们的企业社会责任。
   
    日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相关部门了解到,工行的主要领导都对企业社会责任非常重视,姜建清董事长亲自挂帅、督促落实。
   
    在工行《2007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下称《报告》)中,杨凯生行长表示,工行率先倡导“绿色信贷”理念,创建“绿色银行”,以信贷手段推动人类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中国“绿色信贷”的积极实践者。
   
    《报告》指出,“绿色信贷”体现了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引导工行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动因。工行正致力于打造一家“绿色信贷”的模范银行。
   
    在工行看来,“绿色信贷”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严格限制向高耗能、高污染的环保不达标企业提供融资;另一层含义是要大力支持绿色环保、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等行业、企业的发展。
   
    工行相关部门表示,为了严格限制“两高”企业融资,工行2007年基本建成标识明确、信息翔实、动态管理的客户环保风险数据库,实现对全行重大耗能和污染风险客户的名单制管理。
   
    工行“绿色信贷”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六条:(1)环保一票否决;(2)“绿色信贷”专项检查;(3)“两高一剩”行业的主动退出;(4)贷后管理强化环保风险控制;(5)绿色产品加大供给;(6)初步建立“绿色信贷”长效机制。
   
    “绿色信贷”的前提是环保必须合规,按照国家“有进有退、结构调整”的原则,工行对各行业实施客户分类管理。2007年,在钢铁、铁合金、水泥、电解铝、铜冶炼、电石、焦碳、火力发电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工行主动退出潜在风险较大的客户140户,退出贷款约51亿元人民币,降幅达24%。
   
    在推行环保一票否决的同时,工行加大信贷“绿色产品”的供给,作为建设“绿色信贷”银行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加大对国家确定的十大节能重点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及推广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构建支持“绿色信贷”的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
   
    为支持国务院“国发(2000)36号文”要求的落实,即到2010年,省会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行为武汉市亚行污水雨水项目和上海市、成都市、天津市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投放项目贷款110亿元人民币。(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工商银行 20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