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媒体看工行

经济日报:坚强的金融卫士
----工行四川分行全力组织抗震救灾纪实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面前,工商银行四川分行的员工们以勇敢、坚韧的气魄,在废墟中坚守,在余震中奋争,成为灾区坚强的金融卫士。

  坚守54小时不动摇

  5月12日下午,在距离汶川不足35公里的绵竹市汉旺镇,工商银行绵竹汉旺支行营业部顷刻之间被强烈的地震严重损坏。脱离险情后,支行行长吕仕洲马上组织支行员工到隔壁汉旺幼儿园帮助抢救被困儿童。冒着强烈余震和建筑物继续垮塌的风险,吕仕洲和他的同事们从瓦砾堆中拯救出被埋儿童3名,接着又帮助救援队及时抢救、转移受伤群众多人。

  下午4点钟,吕仕洲和副行长江勇带领其他2名行员冒着生命危险,冲进营业室迅速将所有现金、6个钱箱160多万元现金抢运出来。由于网点内还有许多重要物品和现金、ATM机,吕仕洲考虑到员工人身安全,主动安排其他员工到宽阔的地方避险,自己却选择了独自留下。

  当时,吕仕洲只穿了一件短袖衫,夜里又下起大雨,天气寒冷,既没有食物,更没有热水,而且通讯全部中断,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但吕仕洲克服了种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巨灾之后的困难和心理恐惧,一人独自坚持守护着银行的财产,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直到14日晚上9点,最终将6个钱箱全部安全送达1公里之外的运钞车,在确认财产安全转移的情况下,吕仕洲才根据组织安排离开汉旺回家。至此,他在地震废墟中坚守岗位已整整54个小时。

  “帐篷银行”搭建关爱桥梁

  为了尽快恢复营业,为灾区广大群众及时提供金融服务,工商银行四川分行勇担社会责任,克服人员受伤、机具受损、水电等各项资源短缺等重重困难,千方百计满足受灾群众需求。

  5月14日,工行都江堰支行东门分理处在门前搭建的帐篷内设立的临时银行开业,成为都江堰震灾发生后第一家可以办理业务的银行。开业仅一天,该应急业务处理点就成功办理了一笔金额为20万元的现金支票赈灾款业务,对公开户2户,存、取、转款业务交易30多笔,累计金额近60万元。一时间,这个“帐篷银行”成为四川金融界的一大亮点。

  在获悉成都军区联勤部抗震救灾部队应急资金使用方案后,工行四川分行、省分行营业部及盐市口支行迅速行动,按照部队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提出抗震救灾牡丹联名卡的设想,并很快得到部队的认可。

  5月18日,工商银行四川分行、省分行营业部及盐市口支行三级联动,在第一时间成功发放100张成都战区“抗震救灾牡丹联名卡”,切实保障了救灾部队专项资金拨付工作的高效与安全。

  救灾贷款实现当天投放

  由于四川省众多地市受灾情况严重,灾区对药品的需求骤然加大。5月14日,四川省、成都市召集药品生产企业召开紧急会议,成都永安制药有限公司被赋予重任,要求立即加班加点生产紧急药品。

  获悉这一消息后,工行四川分行营业部快速反应,迅速启动信贷应急处理流程,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当天便成功向成都永安制药有限公司投放贷款175万元。

  5月19日下午,工行四川分行在成都市灾后重建项目融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与成都市政府签订了总额200亿元的融资意向,并向成都市政府捐款300万元。

  四川遭受此次重大地震灾害,成都地区蒙受了巨大损失,受灾地区道路、管网、房屋等城市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环,目前正处于抗震救灾的紧张时期。

  工商银行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不仅加快自身抗震救灾、努力恢复受灾机构全面对外营业,而且在最短的时间内与成都市政府达成了融资意向协议,这将为成都抗震救灾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灾区家园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绵阳市是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困难并没有吓倒工商银行绵阳分行的干部员工,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分行班子镇定自若、沉着应对,将领导班子分为两个专班,一个负责抗震救灾,一个负责日常业务。工行绵阳分行在灾后的3天里,办理救灾取款业务433笔、金额788.8万元,受理捐赠汇款108笔、金额1116万元,实现了保安全、保开门、保支付、保运转。

  当灾害袭来时,工行绵阳分行把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客户的资金安全放在首位,没有发生人员死亡和资金损失现象。他们还服从地方政府统一安排,抽调6名员工组成救援小组,前往重灾区开展抢救工作。

  对受灾严重的平武支行,该行做出专门的安排,对当地提出的金融需求研究制订相应的工作预案。5月16日上午,该行行长陈汀带队赶赴平武支行,携带救灾物资,在公安的护送下调拨200万元现金,进入平武县城,保证了灾区的资金需求。(摘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