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8日讯(记者刘敏报道):记者今天从中国工商银行获悉,2008年该行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5300多亿元,同比多增1660亿元,增幅为14.2%,贷款增量居同业首位,这是工行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后,按照国务院“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根据宏观调控方向、重点和力度的变化,完善信贷政策,优化信贷投向,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主动走访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广大企业,加快信贷投放的结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工行重点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发展和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全年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类贷款分别新增1759亿元和773亿元,总计占到全部新增贷款的48%。此外,该行还累计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发放贷款288亿元,是发放抗震救灾贷款最多的银行。
截至2008年,工行已经连续6年实现了不良贷款绝对额和占比的“双下降”,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20%以上,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当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工行的风险控制体系更是经受住了考验。2008年初以来,该行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品种和币种结构,大幅减持了"两房"债券等外币债券,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较大损失,成功规避了外币债券的投资风险。
记者了解到,2008年工行在科技创新上继续保持同业优势地位,据统计,该行新获得的专利占全国金融系统专利的64%,历年拥有的专利占比达55%。全年应用研发规模达67万功能点,有500多项应用创新项目投入使用,日前第四代应用系统的建设已正式启动。
目前工行已建成财富管理中心100家,贵宾理财中心3000家,客户服务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2008年,工行以"奥运服务年"为契机,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其信息系统每天平均处理业务8700万笔,最高一天处理1.1亿笔,服务供给能力继续增强。全行特别是6个奥运赛区城市实现了“生产运行零事故”和“奥运服务零投诉”。
2008年,工行的银行卡、投资银行、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等新兴业务继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指标均居国内同业的首位。银行卡发卡量超过2.28亿张,消费额近8000亿元;全年承销各类债券52只,承销金额达1646亿元,连续第二年成为国内债券承销发行的第一大行;托管资产规模连续十年居国内第一,在基金、年金、保险等领域均保持市场领先;企业年金业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企业年金服务机构。
截至目前,工行所拥有的各类金融产品已达3000多种,成为国内金融产品数量最多、门类最齐全的银行机构。
2008年,工行继续推进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各项业务结构继续优化,其中资产结构中非信贷资产比重已提高至55%;信贷结构中的行业结构全面改善,个人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和贸易融资等业务比重不断提高;收入结构中,非存贷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末的42%提高到2008年三季度末的56%,其中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由6.4%上升到14.92%;渠道结构中,离柜业务比重由25.9%提高到43%;客户结构中,个人中高端客户和优质法人客户占比不断攀升,对全行盈利的贡献进一步提高。这一系列的结构优化直接改善了工行的经营效率和提高了盈利能力。(摘自《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