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日的晚八点,珠江琶醍依然人潮涌动,不少上班族选择在下班之后,来到琶醍品尝美食、逛潮流市集。琶醍是广州夜生活的地标之一,在这里可以感受广州夜间的潮流活力,也展现了夜间消费内容的集聚与融合创新。
夜间经济不仅是夜市,更是城市生活的衍生,它让繁忙的大都市展现出感性的一面,给城市居民提供夜间休闲场景,也随着城市变迁生发出不同的气质。在广东,夜间经济的形态从美食、酒吧业态为主的单业态模式逐渐走向融合艺术、文创、文博、旅游、演艺的多业态模式,形成文旅商一体化的夜间消费场景。
夜间经济集聚区是未来夜间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衡量城市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夜间经济能够拉动人气,丰富消费业态,而夜间经济集聚区把餐馆、博物馆、图书馆等都串起来,展示出文化+商业+旅游的业态,未来广东需要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鲜活的夜间消费内容,更加吸引外地游客。
广东夜经济“不止于食”
夜经济与饮食始终息息相关。从历史上看,夜市最早出现于唐代,而人们最熟知的则是北宋开封东京城的繁荣饮食夜市,《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历史上壮观的夜市反映出城市的繁荣和市民生活的丰富。这一形态流传至今,内涵已发生很大变化,夜间经济的形式在东西文化的交融创新中也有了新的发展。
夜间经济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界提出,限定为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现代城市消费经济,消费主体包括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主要形式为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
在广东,夜间经济的元素包括了美食、酒吧,近些年又融合了艺术、文博、旅游等,但美食仍然是广东夜生活的重头戏。美团数据显示,7月以来,广州夜间堂食订单量环比增长16%,其中,饮品店的夜间堂食订单量增速最快,环比增长3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发现,今年以来,广东夜经济的美食元素更加丰富,既有国际化潮流,也结合本地化特色,开发本地农产品、推广特色美食。例如,河源的购物中心设置了“客家美食展区”“农特产品展区”“文化特色展区”,趁着消费节的热度,推介河源伯公坳凉粉、牛肉丸等客家美食。
在湛江,海鲜则是夜间美食的主角。湛江积极推动海鲜美食街的建设,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鼓励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
东莞深挖本地餐饮元素,开展“东莞非遗美食”“本土特色饮食”“东莞手信礼”“东莞创新创意美食”“东莞人气茶饮”五大美食主题及东莞特色茶饮、咖啡车、网红小吃等一大批受到年轻人喜爱的美食等主题活动。
今年,广州珠江琶醍第3年举办“美食选择醍”,打造线上美食节IP,延续“探店+直播+线下互动”的方式,积极响应“Young城Yeah市”夜间消费节活动,发布大量的琶醍商家优惠券、优惠套餐、霸王餐等,也搭建线下音乐啤酒舞台,呈现夜间丰富文娱活动。
不只广州,广东各市也积极尝试着将美食与各种夜间消费场景混搭创新,撬动更大的场景化消费。例如,韶关在城市商圈举办汇聚音乐、汽车、美食、露营元素的“夏日汽车美食节”;深圳举办“深圳国际啤酒节”,联动30条食街打造夜间经济消费场景。
集聚发展让夜经济保持活力
单一业态难以支撑夜间经济的长久发展,人们往往选择前往具有丰富内容的夜间消费集聚区,例如以传统街区为载体的北京路,见证历史变迁的深圳南头古城,富有自然文化元素的长隆度假区……城市夜间经济不仅是旅游景点,也展示城市的风土人情,饮食、艺术、社交等众多内容在夜经济中互相叠加融合。
广东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各具特色。在今年8月出炉的7个首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既有老牌热门景区,也有多业态融合的文商旅综合体和历史文化街区。
今年以来,广东省相继出台《广东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指南(试行)》《广东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评价指标(试行)》,在政策推动下,广东省各地正积极打造各类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已涌现出“Young城Yeah市”“夜佛山越夜越精彩”“夜色惠精彩”等一批等兼具本地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广州是最早发展夜间经济的城市之一,也打响了“Young城Yeah市”的夜经济品牌。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广州发布了《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还编印了《广州夜间消费地图》。此外,《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夜间经济地标,激发多元业态活力。
目前,广州夜间经济集聚区达到30个。其中,广州的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塔旅游区、北京路、正佳广场入选了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整体来看,广东夜间消费集聚区依托于商圈发展。例如,在广州,依托北京路商圈、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等重点商圈,广州推动创建北京路、正佳广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天德广场等多个高品质夜间消费地标。
事实上,建设夜间消费集聚区,发展有活力的夜间经济,需要政府做好统筹安排,例如,保障夜间交通便利和夜间安全,定期发布报告和指导手册,增强人们对于夜间消费的意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广州正在加大品牌连锁24小时便利店布局建设,同时还打造一批夜间消费分类地图、夜间消费名店榜单等,用夜间消费精品活动提升“Young城Yeah市”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广州海珠区,“乐在当夏”——露营音乐节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打卡热点,现场不仅有深夜食堂,还有深夜电影、车尾箱市集等各种精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为文艺青年们提供夜间独有的消遣圣地。这些创新性的活动往往在商圈周边的露天场所,以开放和轻松的氛围吸引人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目前夜间潮流集市、车尾箱集市等活动已有不少,但还没有形成规范和规模,这需要政府部门多方协作,划定特定的开放区域,协调交通城管部门促进其有序发展。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新业态对于夜间消费集聚区的流量效应很大,能够带动周边的经济。
不只是夜间经济的消费内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在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5+2+4+N”的总体商圈布局体系中,留足了夜间消费的建设空间。例如,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在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积极发展夜间经济,金融城-黄埔湾商圈将谋划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
王先庆表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繁荣,商圈是集聚人气的主力,为了丰富商圈的消费业态,白天夜晚的消费内容都要有,因此就着重强调夜间消费集聚区和重点景点。
“广东要发展好夜间经济,重要的是把城市的传统文化挖掘出来,把它跟现实对接起来,转化为鲜活的消费内容,让消费者能够知道,例如广州千年商都的历史、十三行的具体内涵可以结合现实做一些文化消费的转化,其次,广东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将夜间经济的品牌和景点进一步地推广出去。”王先庆说。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柳宁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