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新闻发言人今天宣布,该行总行层面的组织机构改革即将进行。该新闻发言人说,工行总行从去年开始就酝酿组织机构改革的方案,目前的方案几经论证,反复权衡,业经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准备在6月份付诸实施。
据悉,工行总行此次的组织机构改革主要涉及对公业务、财务资金和资金交易等三个模块的调整。改革后,将新组建公司业务一部、公司业务二部、结算与现金管理部、授信业务部、信用审批部、风险管理部、资产负债管理部、财务会计部、运行管理部和金融市场部,调整机构业务部、信贷管理部、投资银行部和国际业务部职能,撤销原来的公司业务部、信贷评估部、资产风险管理部、消费信贷管理部、资金营运部、计划财务部和会计结算部。
工行总行此次的组织架构调整主要根据客户和管理,以及业务流程的需要进行。改革后,工行总行一级机构的数目略有增加,部室由原来的31个增加到了34个,但经过梳理和整合,二级机构的数目反而减少了4个,人员编制和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改革前大体持平。
观察人士认为,此举是工行股改进一步深入的又一重大体现。去年,工行改制成立了股份公司,组建了“三会”,此番进行的经营管理层组织机构的改造,意在清晰界定职能,明确划分权力。可谓是完善公司治理和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之举。
可以看出,工行这次机构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加强了营销职能部门的设置。其分层次分类别营销的意图清晰可见。以对公业务部门的设置为例,按照客户类别和客户对相关服务的需要,新组建了四个部门。即,公司业务一部负责大客户营销,公司业务二部负责除大客户外的其他公司有贷户的营销,结算与现金管理部负责无贷类公司客户的营销服务及结算产品的设计推广,机构业务部则负责包括金融机构、政府、军队、中介以及其他非法人性质的机构客户营销。
可见,这家中国最大的银行没有把“以客户为中心,服务至上” 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上,而是在组织机构运行上进行了实质性的作为。其新的对公营销机构布局是在细化目标客户市场的基础上,从客户需求的角度来配置资源的,其为客户服务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另一个特点是高度强化了风险控制。体现了全过程、全方位、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思路。根据风险集中全面管理和前中后台业务有效分离的原则,工行此次专门新组建了风险管理部,负责全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按照信贷业务管理流程,工行重组了授信业务部、信用审批部和信贷管理部。授信业务部主要负责各类客户的评级、授信、项目评估和押品价值评估,信用审批部主要负责信用审查审批,信贷管理部主要负责全行信用风险管理、信贷监督检查和行业区域分析。
通过对工行信贷业务部门的设置可见,其风险管理既集中又细化,完善了风险管理的制衡机制,实现了业务风险管理与职能风险管理相分离。
工行对财务资金部门的改造,则主要突出了专业化、集约化的色彩,力求有效节约成本,强化风险控制,提高创新能力。这次机构改革新组建了资产负债管理部,集中管理全行的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市场风险、价格等,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灵活性和应变力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加强对资本的管理与配置,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经济资本配置机制。通过组建财务会计部,整合财务会计职能与管理会计职能,建立起统筹成本、风险和资本约束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推动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通过组建运行管理部,集中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具体业务核算及业务操作规程,负责全行的业务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和清算、参数管理等各类业务处理工作,从而达到构建全行统一的业务操作处理平台和业务运行管理体系的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工行此次的机构改革还可以看出其通过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促进业务和收益转型的企图。其专门将原来资金营运部的人民币资金交易职能与国际业务部的外汇资金交易职能进行了整合,新组建了金融市场部,负责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本外币资金的投、融资运作与交易管理。这样,工行就建立起了统一的覆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金交易平台,可以更有效地对本外币资金业务资源与布局进行合理调配组合,提高本外币资金使用效率与盈利能力。此举对拥有大量富裕资金的工行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加快业务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理财和资金交易类业务,推动收益手段多元化的努力。这也符合工行近年来一直倡导和实施的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转型的策略。
工行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机构改革既是工行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经营转型的重要举措。他还强调,机构重组设置仅仅是组织形式的体现,重要的在于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以更好地服务客户,控制风险,增加效益。
另悉,工行总行层面的机构改革6月份完成后,下一步,其分支机构将根据总行的机构改革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工行新闻发言人强调,分支机构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没有统一的模式,总行也不对分行机构设置进行硬性要求。
|